網站介紹 兩棲類分類查詢 認識保育指標 相關網站 回首頁
相關影像 相關文章 台灣分布圖 聲音資料
溫室蟾
溫室蟾 李鵬翔
溫室蟾 攝影者:李鵬翔 拍攝日期:2021/04/28
溫室蟾 李鵬翔
溫室蟾 攝影者:李鵬翔 拍攝日期:2021/04/28
溫室蟾 陳敦聿
溫室蟾 攝影者:陳敦聿 拍攝日期:2021/06/19

更多影像

分類階層
Animalia 動物界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Amphibia 兩生綱
...Anura 無尾目
....Eleutherodactylidae 離趾蟾科(卵齒蟾科)
.....Eleutherodactylus 離趾蟾屬(卵齒蟾屬)
物種編號 440718
學名 Eleutherodactylus planirostris  (Cope, 1862)
中文標準名 溫室蟾
物種說明

學名其他資料
保育等級
物種概述
地理分佈
棲地
聲音特徵
相關文獻
二維條碼(QR code)

學名其他資料 中文俗名 溫室卵齒蟾;平吻卵齒蟾;古巴平吻蟾
Common name Greenhouse frog
學名歷史 同種異名: Euhyas planirostris, Hylodes planirostris
保育等級 IUCN 紅皮書指標 LC
物種概述 因為喜歡棲息於溫室環境,背部有許多小疣粒,命名為溫室蟾。溫室蟾是小型的蛙類,體長約 1 - 3 公分。背部褐色,帶橘色或紅色,有深色斑塊或條紋。身體背面有許多排列整齊的圓形小疣粒。趾(指)端有小吸盤,趾(指)間沒有蹼,善於跳躍。在雨後的夜晚比較容易看到牠們的蹤跡,繁殖期在夏天,雄蛙鳴叫聲清亮如同鳥叫。雌蛙將卵產於被植物、岩石或枯枝落葉覆蓋的潮濕地面,一次產卵 3 - 26 粒,卵直徑約 2 公厘,約 2 星期後卵直接發育為小蛙,沒有蝌蚪期。發育完全的小蛙體長約0.5 公分,利用上顎前端卵齒將包在周圍的膠囊戳破,再離開膠囊。可能隨著園藝植物擴散,暴雨也有助於溫室蟾的繁殖及擴散。
地理分佈 原產與巴哈馬、開曼群島及古巴,引入格瑞那達、牙買加、墨西哥、土克斯及開科斯群島、夏威夷、香港等地。台灣 2020 年在高雄發現入侵的族群。
棲地 主要棲息於樹林、河岸以及能提供遮蔽的潮濕環境,喜歡躲在落葉等遮蔽物之下,對乾、熱環境耐受性很強,常出現在受人為干擾的廢車場、溫室、苗圃、草地及花園。
聲音特徵
相關文獻 自然保育季刊 113 期,2021 三月號 
典藏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二維條碼 溫室蟾 QRCode
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