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兩棲類分類查詢 認識保育指標 相關網站 回首頁
相關影像 相關文章 台灣分布圖 聲音資料
臺北樹蛙
臺北樹蛙 李鵬翔
臺北樹蛙 攝影者:李鵬翔
臺北樹蛙 李鵬翔
臺北樹蛙 攝影者:李鵬翔

更多影像

分類階層
Animalia 動物界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Amphibia 兩生綱
...Anura 無尾目
....Rhacophoridae 樹蛙科
.....Zhangixalus 張氏樹蛙屬
物種編號 380052
學名 Zhangixalus taipeianus  (Liang & Wang, 1978)
中文標準名 臺北樹蛙
物種說明

學名其他資料
保育等級
物種概述
地理分佈
棲地
聲音特徵
相關文獻
二維條碼(QR code)

學名其他資料 中文俗名
Common name Taipei tree frog
學名歷史 台北樹蛙是在1978年由台大梁潤生及王慶讓教授共同發表的台灣特有種,是台灣蛙類中,第一種由台灣學者發現並命名的種類,在台灣蛙類分類學史上有其重要意義。發表的模式標本採集於台北縣樹林鎮,所以稱之為台北樹蛙。
保育等級 IUCN 紅皮書指標 NT 、農委會保育類等級III  (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
物種概述 臺北樹蛙是一種中小型的樹蛙(體長4到6公分),牠們的背面為綠色,腹面白色帶黃色,股部內側黃色並有一些小黑斑。眼睛瞳孔是黑色橫橢圓形,虹膜為黃色。牠們的繁殖期在秋末及冬天;在山區比較長,約從十月到次年三月,平地一般是從十二月到次年二月。根據在陽明山連續五年的野外調查發現,牠們的壽命可達5年,每年會回到同一個生殖場所繁殖。雖然繁殖期長達半年,但雄蛙利用水池進行生殖活動的時間並不是同時,年長的雄蛙會較早來到水池邊挖洞鳴叫,而年輕的雄蛙則比較晚到達。雄蛙有單一外鳴囊,叫聲長而低沉,單獨一隻鳴叫時,叫聲是一到兩個音節、低沉而緩慢的「呱──呱──」;形成合唱時,叫聲則較急促,變成三到四個音節的「呱—呱—呱—呱-」。有時候尾音還會加上短促的「咯、咯、咯」,以增加變化及吸引力。在雌蛙接近的時候,雄蛙會發出連續多達十個音節以上的求偶叫聲;但當遭其他雄蛙闖入地盤時,則改為發出「嘎-」嘶啞的遭遇叫聲。由於雌蛙偏愛叫聲低沉、體型大的雄蛙,體型較小的雄蛙有時會捨棄挖洞鳴叫的求偶方式,偷偷爬進已獲得配對的其他雄蛙洞中,所以有時在一個洞中,可看到一隻雌蛙和多隻雄蛙共同交配產卵的現象,這是較弱勢的雄蛙(年輕、個體小或體能已耗盡的雄蛙)企圖獲得交配成功的一種策略。產白色泡沫型卵塊,內有約300至400粒卵,卵在一到兩星期後孵化成蝌蚪,蝌蚪灰褐色,身體橢圓形,尾細長,散佈許多淺色細斑點。此時洞變成暫時提供蝌蚪生活的小水池,待大雨來時再將這些小蝌蚪沖入水域裡。在山區,由於水溫較低,臺北樹蛙的蝌蚪期可長達3個月以上,而小蛙也僅在每年的3至4月出現。初變態的小蛙,體長僅1.5公分,一年半後,可長到4公分並達性成熟,這時又會回到小蛙離開的水域鳴叫求偶及產卵。
地理分佈 臺北樹蛙主要分佈於台灣中部以北的中低海拔山區及平地。
棲地 居住在樹上或樹林底層,繁殖時期雄蛙才會遷移到樹林附近的靜水域,並在水邊的草根、石縫或落葉底下挖洞鳴叫。洞直徑約5公分,由於上覆有遮蔽物,所以不容易看到。
聲音特徵 1.鳴叫時間間隔 3.034±2.03(秒)
2.鳴叫長度 2.366±1.201(秒)
3.主要頻率 1426±25.74(Hz)
相關文獻  
典藏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二維條碼 臺北樹蛙 QRCode
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