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兩棲類分類查詢 認識保育指標 相關網站 回首頁
相關影像 相關文章 台灣分布圖 聲音資料
長腳赤蛙
長腳赤蛙 李鵬翔
長腳赤蛙 攝影者:李鵬翔
長腳赤蛙 李鵬翔
長腳赤蛙 攝影者:李鵬翔

更多影像

分類階層
Animalia 動物界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Amphibia 兩生綱
...Anura 無尾目
....Ranidae 赤蛙科
.....Rana 蛙屬
物種編號 380035
學名 Rana longicrus  (Stejneger, 1898)
中文標準名 長腳赤蛙
物種說明

學名其他資料
保育等級
物種概述
地理分佈
棲地
聲音特徵
相關文獻
二維條碼(QR code)

學名其他資料 中文俗名
Common name Long-legged frog
學名歷史 長腳赤蛙是在1898年由美國學者史丹吉氏Leonhard Stejneger(1851-1943)描述命名,史丹吉氏是在研究日本學者Tsunasuke Tada於1896-1897年在台灣採集的一批兩棲爬蟲類標本時,發現長腳赤蛙是新種,並加以命名,命名用的模式標本來自台北,全世界僅分佈於台灣及中國福建省。
保育等級 IUCN 紅皮書指標 VU
物種概述 台灣赤蛙家族成員中,若要比較腿長,長腳赤蛙當是第一名。長腳赤蛙體長約4到6公分,身體及四肢修長,後肢尤其長,約為體長的兩倍,所以稱之為長腳赤蛙。身體為紅褐色或灰褐色,背上有一個八字形的黑斑,背側褶細長而明顯。吻端尖,從吻端經眼睛、鼓膜到肩上方有一塊黑褐色的菱形斑,形成一個黑眼罩。雌蛙的顏色較偏紅褐色,體型則顯著的大於雄蛙。雄蛙沒有鳴囊,叫聲細小。繁殖期主要在十一月到二月,此時,雄蛙及雌蛙會突然大量出現在稻田、水溝、積水池、水塘附近。雄蛙喜歡在淺水域或草叢鳴叫,雄蛙沒有外鳴囊,叫聲是小聲的「波、波、波」,要靠近才聽得到。雄蛙會主動尋找雌蛙形成配對,然後雌蛙帶著雄蛙到水深約10公分左右的淺水域產卵,經常會一群聚在一起產卵。卵塊為球狀,常可看到數十個卵塊聚成一大團。蝌蚪為褐色,在尾部和身體相接處左右各有一個深色的斑點。
地理分佈 全世界僅分佈於台灣及中國福建。
棲地 長腳赤蛙零散分佈於台灣西部的中北部平地及低海拔山區,平常偶而可在草叢或闊葉林底層看到牠們,尤其越靠近繁殖期越容易見到。
聲音特徵 1.鳴叫時間間隔 1.955±0.898(秒)
2.鳴叫長度 0.266±0.007(秒)
3.主要頻率 1252±170.3(Hz)
相關文獻  
典藏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二維條碼 長腳赤蛙 QRCode
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