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兩棲類分類查詢 認識保育指標 相關網站 回首頁
相關影像 相關文章 台灣分布圖 聲音資料
海蟾蜍
海蟾蜍 李鵬翔
海蟾蜍 攝影者:李鵬翔 拍攝日期:2022/03/20
海蟾蜍 李鵬翔
海蟾蜍 攝影者:李鵬翔 拍攝日期:2022/03/20
海蟾蜍 李鵬翔
海蟾蜍 攝影者:李鵬翔 拍攝日期:2022/03/20
海蟾蜍,盤古蟾蜍,黑眶蟾蜍 李鵬翔
海蟾蜍,盤古蟾蜍,黑眶蟾蜍 攝影者:李鵬翔 拍攝日期:2022/03/20

更多影像

分類階層
Animalia 動物界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Amphibia 兩生綱
...Anura 無尾目
....Bufonidae 蟾蜍科
.....Rhinella 蜍屬
物種編號 417957
學名 Rhinella marina  (Linnaeus, 1758)
中文標準名 海蟾蜍
物種說明

學名其他資料
保育等級
物種概述
地理分佈
棲地
聲音特徵
相關文獻
二維條碼(QR code)

學名其他資料 中文俗名 甘蔗蟾蜍、蔗蟾
Common name Marine toad、Cane toad
學名歷史
保育等級 IUCN 紅皮書指標 LC
物種概述 海蟾蜍為大型的蛙類,平均12至15公分,最大可達30公分。背部顏色以褐色為主,從淺褐至深褐色,雄蛙體長小於雌蛙,雄蛙背部顏色較一致,幼體及雌蛙背部有深褐色對稱性斑紋。鼓膜明顯,眼睛上方有骨質棱脊。成體皮膚粗糙且佈滿疣粒,有大型的三角形或菱形的耳後腺,且延伸至肩部上緣,受到刺激時會分泌毒液。以菜園、果園、水田、住家等人為環境為主要棲地,繁殖期1~9月,會從旱地遷徙到淺水域求偶交配,雄蛙叫聲為響亮的「溝、溝、溝、溝--─」。產長條形卵串,一年產卵8000~35000粒。卵僅需1-3天即可孵化成蝌蚪,且2-7周後變態成幼蛙,幼蛙體長僅1~1.5公分,大約1年可成長至7~8公分且達到性成熟。以其他蛙類、昆蟲等小動物為食,有時也會吃飼料。原產於中南美洲,因控制甘蔗害蟲,曾引入澳洲、菲律賓、日本琉球等地,但由於有毒、體型龐大、食性廣泛、發育速度快,也缺乏天敵,在引入後影響當地的原生動物並造成嚴重生態衝擊,名列世界一百大外來種之一。1935年曾引入台灣,但並未建立族群。2021年在南投縣草屯鎮發現野外族群,亟需加強移除控制,避免擴散。
地理分佈 原產於中南美洲,因控制甘蔗害蟲,曾引入澳洲、菲律賓、日本琉球等地。1935 年曾引入台灣,但並未建立族群。2021 年在南投縣草屯鎮發現野外族群。
棲地 以菜園、果園、水田、住家等人為環境為主。
聲音特徵
相關文獻  
典藏單位
二維條碼 海蟾蜍 QRCode
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