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兩棲類分類查詢 認識保育指標 相關網站 回首頁
相關影像 相關文章 台灣分布圖 聲音資料

更多聲音

分類階層
Animalia 動物界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Amphibia 兩生綱
...Anura 無尾目
....Rhacophoridae 樹蛙科
.....Buergeria 溪樹蛙屬
物種編號 432626
學名 Buergeria otai  (Wang, Hsiao, Lee, Tseng, Lin, Komaki & Lin, 2020)
中文標準名 太田樹蛙
物種說明

學名其他資料
保育等級
物種概述
地理分佈
棲地
聲音特徵
相關文獻
二維條碼(QR code)

學名其他資料 中文俗名 太田氏樹蛙
Common name Ota’s stream treefrog
學名歷史 在2012年前後,師大生科系林思民組成的研究團隊就已經發現全台灣不同流域的日本樹蛙有劇烈的遺傳分化,而且東南部與西北部的樹蛙族群並不是單系群。王盈涵同學檢測不同流域的蛙鳴,發現居住在台灣西北部地區的日本樹蛙只會發出一種叫聲,聽起來宛如微細而規則的蟲鳴聲;但是東部和南部的新種樹蛙卻可發出另一種高低起伏、強弱參雜的曲式。蕭郁薇同學則利用回播實驗,發現牠們不僅在叫聲上有所區隔,在行為反應上也已經可以判斷彼此之間的叫聲差異。綜合遺傳、形態、鳴叫聲、回播實驗等四組證據,正式將這個新種命名為「太田樹蛙」,並刊登於《PLOS ONE》期刊。新物種的學名是用來表彰太田英利教授(Dr. Hidetoshi Ota)對東亞及台灣兩棲爬行動物研究的貢獻。(註:太田教授曾在1980年代晚期至1990年代早期長時間在台灣進行調查,釐清許多過去分類學上的疑問,並發表牧氏攀蜥、呂氏攀蜥等多種臺灣特有的兩棲爬行動物。另一方面,太田教授也是二十幾年前催生很多台灣與日本國際合作研究的推手之一,這中間也包括探討日本樹蛙分類地位最早的合作研究。)
保育等級 IUCN 紅皮書指標
物種概述 小型溪流型樹蛙,廣泛分布在台灣全島的東部和西南部(蘭陽溪以南與朴子溪以南)的所有溪流環境。眼間有一個倒三角形的暗色斑紋,肩胛骨至背上有一個X型或H型的暗色花紋。太田樹蛙的形態與其姊妹種日本樹蛙(B. japonica (Hallowell 1861))極為相似,只能從叫聲和大腿腹側的斑紋鑑別。 生物學:有關太田樹蛙/日本樹蛙的生物學研究多集中在生理學(Chen et al., 2001;Wu and Kam, 2005)與親緣地理學(Tominaga et al., 2015;Komaki et al., 2016;Komaki et al., 2017;Wang et al., 2017)。
地理分佈 廣泛分布在台灣東部與南部1500公尺以下的溪流地區。本物種在台灣西部的北界目前推估在朴子溪附近,而台灣東部的北界大約在蘭陽溪(蕭郁薇與王盈涵,個人通訊)。
棲地 溪流環境的緩流或淺瀨地區,並經常在溪流周邊沿山的水溝、水渠、積水路面活動。目前已知太田樹蛙和日本樹蛙的成蛙和蝌蚪均對逆境有特殊的反應(Chen et al., 2001;Wu and Kam, 2005),因此常在溫泉環境發現牠們的活動。
聲音特徵 日本樹蛙和太田樹蛙都會發出短促的短鳴叫與長串的長鳴叫。日本樹蛙只會發出一種長鳴叫,類似細碎的蟲鳴,叫聲非常規則。但是太田樹蛙則會發出兩種長鳴叫,其中第一種叫聲類似日本樹蛙,但是叫聲節奏比較緩慢;而更常見的第二種長鳴叫則會由一個劇烈的短鳴叫起頭,接續著一連串高低起伏(通常是由小聲到大聲)的蟲鳴,再由一個劇烈的短鳴叫作結。
相關文獻  
典藏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兩棲類保育研究室
二維條碼 太田樹蛙 QRCode
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