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兩棲類分類查詢 認識保育指標 相關網站 回首頁
相關影像 相關文章 台灣分布圖 聲音資料

更多聲音

分類階層
Animalia 動物界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Amphibia 兩生綱
...Anura 無尾目
....Rhacophoridae 樹蛙科
.....Polypedates 泛樹蛙屬
物種編號 380047
學名 Polypedates megacephalus  (Hallowell, 1861)
中文標準名 斑腿樹蛙
物種說明

學名其他資料
保育等級
物種概述
地理分佈
棲地
聲音特徵
相關文獻
二維條碼(QR code)

學名其他資料 中文俗名
Common name Hong Kong whipping frog, Spot-legged tree frog
學名歷史 斑腿樹蛙是E. Hallowell在1861年根據採集自香港的標本命名為新種,屬名Polypedates是泛樹蛙屬。日本學者M. Matsui等人在1986年檢驗台灣及婆羅州標本後,曾將台灣的白頷樹蛙學名變更為Polypedates megacephalus。因此,就學名及中文俗文來看,Polypedates megacephalus曾經指斑腿樹蛙及白頷樹蛙。台灣的族群2006年之後才在彰化田尾出現,是外來種。
保育等級 IUCN 紅皮書指標 LC
物種概述 斑腿樹蛙吻端尖,上唇白色,從吻端經眼鼻線及顳褶下方有一條黑線。 背部深褐色或褐色,背部深褐色、褐色或淺褐色,有縱條紋、斑點、X或「又」字型花紋,個體間變化很大。皮膚光滑沒有顆粒。四肢細長,有黑色橫帶。指間有微蹼,吸盤發達。股部內側大腿內側有網狀斑,網紋較粗,類似黑底白點狀。牠們在晚上活動,白天躲在樹上、灌叢或排水管中休息。主要在春天及夏天繁殖,雄蛙有單一外鳴囊,叫聲是微弱的「嘎嘎嘎」,和布氏樹蛙完全不同;斑腿樹蛙的繁殖期從2月到11月,但北部地區比較晚,4月之後才會進入繁殖期,4-9月為繁殖高峰期。是圓形泡沫型卵塊,直徑約7-9公分,剛產的卵塊有黏性,常黏在水桶壁、水草、苗木、樹木、岸邊草叢等處,呈黃色或藍灰色,每個卵塊內有300-700顆白色的卵粒,平均600粒,可高達1000粒。蝌蚪大型,褐色,吻端上方有一顆白色斑點。尾鰭高而薄,尾端透明成細絲狀。蝌蚪期約1.5個月,但會過冬,此時蝌蚪期可長達半年。蝌蚪對溶氧的需求不高,經常在很多蛙類無法生存的污濁、低溶氧水域環境發現斑腿樹蛙蝌蚪,適應力非常好。
地理分佈 分布於600公尺以下的菜園、果園、公園等人為環境。是2006年在彰化田尾發現的外來種,擴散非常快速,可能隨著盆栽植物擴散。2012年已在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台中、彰化、雲林、高雄、屏東發現其蹤跡。
棲地 偏好利用農用蓄水池、水桶進行繁殖,非繁殖季節喜歡躲在竹筒、PVC管休息。
聲音特徵 1.鳴叫時間間隔 0.207±0.077(秒)
2.鳴叫長度 0.121±0.014(秒)
3.主要頻率 1798±60.3(Hz)
相關文獻 梁世雄2010計畫 
典藏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二維條碼 斑腿樹蛙 QRCode
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