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等級 |
IUCN 紅皮書指標
|
物種概述 |
小型溪流型樹蛙,廣泛分布在台灣全島的東部和西南部(蘭陽溪以南與朴子溪以南)的所有溪流環境。眼間有一個倒三角形的暗色斑紋,肩胛骨至背上有一個X型或H型的暗色花紋。太田樹蛙的形態與其姊妹種日本樹蛙(B. japonica (Hallowell 1861))極為相似,只能從叫聲和大腿腹側的斑紋鑑別。
生物學:有關太田樹蛙/日本樹蛙的生物學研究多集中在生理學(Chen et al., 2001;Wu and Kam, 2005)與親緣地理學(Tominaga et al., 2015;Komaki et al., 2016;Komaki et al., 2017;Wang et al., 2017)。
|
地理分佈 |
廣泛分布在台灣東部與南部1500公尺以下的溪流地區。本物種在台灣西部的北界目前推估在朴子溪附近,而台灣東部的北界大約在蘭陽溪(蕭郁薇與王盈涵,個人通訊)。 |
棲地 |
溪流環境的緩流或淺瀨地區,並經常在溪流周邊沿山的水溝、水渠、積水路面活動。目前已知太田樹蛙和日本樹蛙的成蛙和蝌蚪均對逆境有特殊的反應(Chen et al., 2001;Wu and Kam, 2005),因此常在溫泉環境發現牠們的活動。 |
聲音特徵 |
日本樹蛙和太田樹蛙都會發出短促的短鳴叫與長串的長鳴叫。日本樹蛙只會發出一種長鳴叫,類似細碎的蟲鳴,叫聲非常規則。但是太田樹蛙則會發出兩種長鳴叫,其中第一種叫聲類似日本樹蛙,但是叫聲節奏比較緩慢;而更常見的第二種長鳴叫則會由一個劇烈的短鳴叫起頭,接續著一連串高低起伏(通常是由小聲到大聲)的蟲鳴,再由一個劇烈的短鳴叫作結。 |
相關文獻 |
|
典藏單位 |
國立東華大學兩棲類保育研究室 |
二維條碼 |
|
備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