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兩棲類分類查詢 認識保育指標 相關網站 回首頁
相關影像 相關文章 台灣分布圖 聲音資料
斯文豪氏赤蛙
斯文豪氏赤蛙 李鵬翔
斯文豪氏赤蛙 攝影者:李鵬翔
斯文豪氏赤蛙 李鵬翔
斯文豪氏赤蛙 攝影者:李鵬翔

更多影像

分類階層
Animalia 動物界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Amphibia 兩生綱
...Anura 無尾目
....Ranidae 赤蛙科
.....Odorrana 臭蛙屬
物種編號 416663
學名 Odorrana swinhoana  (Boulenger, 1903)
中文標準名 斯文豪氏赤蛙
物種說明

學名其他資料
保育等級
物種概述
地理分佈
棲地
聲音特徵
相關文獻
二維條碼(QR code)

學名其他資料 中文俗名 尖鼻赤蛙、棕背蛙
Common name Swinhoe's frog
學名歷史 斯文豪氏赤蛙分佈於台灣,由英國學者George A. Boulenger於1903年根據採集自台灣萬巒的標本命名為新種。其種名swinhoana 是紀念被稱為「台灣自然史研究第一人」的前英國在台領事史溫侯氏Robert Swinhoe(1836-1877)。
保育等級 IUCN 紅皮書指標 LC
物種概述 斯文豪氏赤蛙屬於大型蛙,體長約6至10公分,背部顏色變化多端,有綠色、褐色或綠色褐色交雜。身體修長,指(趾)端膨大呈吸盤狀,以適應溪流生活。牠們終年住在溪澗裡,白天躲在石縫或溪邊草叢裡,閒來無事也會叫一叫。牠們有一對外鳴囊,其叫聲「啾」很像鳥叫,所以又稱為「騙人鳥」,也有人稱牠們為「鳥蛙」。牠們的繁殖期幾乎從二月一直持續到十月,尤其春秋兩季特別活躍,這時牠們叫得更勤。不過斯文豪氏赤蛙的獨立性很高,縱使在繁殖季節的時候,也是各自分散,保持距離,叫聲是牠們彼此溝通、較勁的唯一管道。所以牠們雖然不是很常叫,但只要一隻領頭開始叫,其牠雄蛙就會不甘示弱的一隻跟著一隻叫,合唱聽起來是此起彼落,頗具有聲勢。牠們常在淺水區域的石頭底下或石縫裡產卵,卵白色大型,卵徑可達0.3公分。一次產40-50顆,常常小堆小堆地產在淺水區域的石頭底下或石縫裡。胚胎發育到帶有尾巴的時期,看起來像一粒綠豆芽,很可愛,可惜很難找到。蝌蚪黑色大型,尾巴很長,為體長二倍以上;口部腹側稍凹陷,可協助吸附在石頭上。
地理分佈 台灣特有種,廣泛棲息於全省二千公尺以下的山區溪流附近。
棲地 牠們在野外是生活在含氧量高的流水環境,所以飼養斯文豪氏赤蛙的卵及蝌蚪時,一定要記得打氣,否則很容易死亡。
聲音特徵 1.鳴叫時間間隔 1.13±0.146(秒)
2.鳴叫長度 0.154±0.02(秒)
3.主要頻率 2681±414.96(Hz)
相關文獻 Boulenger, 1903, Ann. Mag. Nat. Hist., Ser. 7, 12: 556.; Rong-Qian Huang. 2006. The Population Ecology of Swinhoe's Frog(Rana swinhoana) at Shakadang Watershed in Taroko National Park. Master thesis. National Hualien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Hualien.; Wen 
典藏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二維條碼 斯文豪氏赤蛙 QRCode
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