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介紹 兩棲類分類查詢 認識保育指標 相關網站 回首頁
相關影像 相關文章 台灣分布圖 聲音資料
臺北赤蛙
臺北赤蛙 李鵬翔
臺北赤蛙 攝影者:李鵬翔
臺北赤蛙 李鵬翔
臺北赤蛙 攝影者:李鵬翔

更多影像

分類階層
Animalia 動物界
.Chordata 脊索動物門
..Amphibia 兩生綱
...Anura 無尾目
....Ranidae 赤蛙科
.....Hylarana 水蛙屬
物種編號 416658
學名 Hylarana taipehensis  (Van Denburgh, 1909)
中文標準名 臺北赤蛙
物種說明

學名其他資料
保育等級
物種概述
地理分佈
棲地
聲音特徵
相關文獻
二維條碼(QR code)

學名其他資料 中文俗名 神蛙、雷公蛙
Common name Taipei grass frog
學名歷史 台北赤蛙是美國學者John VanDenburgh(1872-1924)於1909年命名,命名標本採集自台北,所以稱之為台北赤蛙。
保育等級 IUCN 紅皮書指標 LC 、農委會保育類等級II  (珍貴稀有動物)
物種概述 臺北赤蛙體型小型,纖細修長,約3到5公分。背部金黃綠色或綠色。體側有白色背側褶極為醒目,背側褶內外側各有一條黑色縱帶,腹側另有一條白線,因此側面看起來是兩條黑線和兩條白線交錯排列,非常美麗而且特殊,因此台語又稱為神蛙。傳說若欺侮捕捉臺北赤蛙,雷公會生氣,所以臺北赤蛙又稱雷公蛙。牠們的繁殖期在春天及夏天,通常躲在水池旁草叢、植物根部或者池塘中央的荷葉上鳴叫,無明顯的外鳴囊,叫聲是單音細小的「嘰」,不容易聽到,也不會形成大合唱。卵徑1.2mm。 蝌蚪吻端尖圓,眼睛位於兩側略朝上,上下尾鰭邊緣有細黑點密集成的雲斑。臺北赤蛙本來是台灣平地常見的蛙類,但由於農藥的濫用以及棲地的破壞,目前僅零散出現在台北石門及三芝、桃園楊梅、台南官田、屏東屏科大附近等少數地方,因此列為保育類動物。
地理分佈 臺北赤蛙分佈範圍除台灣之外,還包括印度東部、尼泊爾、越南,以及中國南方,例如雲南、廣東、香港等地區。
棲地 牠們零散分佈在台灣北部及南部低海拔茶園、山坡地以及平地草澤。
聲音特徵 1.鳴叫時間間隔 0.296±0.112(秒)
2.鳴叫長度 0.011±0.002(秒)
3.主要頻率 5163±223(Hz)
相關文獻 Van Denburgh, 1909, Proc. California Acad. Sci., Ser. 4, 3: 56.; Lien Chih-Tai. 2004. The investigation on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demography in two small populations of Taipei grass frog (Rana taipehensis). Master thesi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 
典藏單位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二維條碼 臺北赤蛙 QRCode
備註